章六一五 思辨(上)
书迷正在阅读:迪亚波罗相关、[盗墓笔记]尤屿、【逆水寒/all神相all】叶三下山记、魅魔的个人修养手册、【东唐】金笔点龙 番外篇 (纯rou)、【明唐】寒林、于适姬发你 不是故意的、【综总攻】主角总会遇到奇怪的事、【西叶】医蛊之道、拯救被霸凌的男主
同光二年二月,河北,唐兴县。 李虎指着白洋淀兴致勃勃的给赵宁介绍:“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洋淀了,水域纵横芦苇连绵,唐兴县不知多少渔民靠他为生。 “东南边连着的狐狸淀,二者加在一起有百里方圆。国战期间卑职隶属曹云烨将军麾下,就是在此奋战了数年。”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,白洋淀的芦苇已经抽出绿杆,到处可见生机勃勃的嫩芽,不远处还有几艘又小又破的渔船,在其中缓慢穿梭,不时可见渔民挥臂撒网。 寻常景象寻常人物,画面落在赵宁眼中,却有着深邃隽永的意境。 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萧燕调集大军,四面合围白洋淀,成群结队的船只满载披甲执锐的天元战士,向深处浩浩荡荡开进,围剿白洋淀义军的场景。 彼时,奋战在此的白洋淀义军,犹如被群狼环伺的羊群,一定是分外紧张忐忑。 可他们最终克服了恐惧,在水域深处不断反击。 骁勇的将士或者刺鱼一样从水里跃起,或者鬼魅般从芦苇里杀出,船上的天元战士往往还未反应过来,脚下的船便被凿穿,脖颈处便插上了利箭。 可歌可泣的场面,充分体现了大晋将士的智慧与骁勇,英雄的赞歌应该长久流传,通过说书先生的口,陪伴一代又一代市井孩童的成长。 “那时候不仅作战艰难,每回天元大军来进攻,我们都要死很多人,被染红的水面上飘着的,多半都是我们的人的尸体; “而且越到后面我们的粮食越少,周围的百姓不怎么接济我们了,大伙儿吃的都成问题,有时候不得不饿着肚子跟敌人拼杀。” 说到这里,李虎有些唏嘘,“好多时候,我们都要坚持不下去,尤其是营寨里不断有人病死饿死,却得知自己的家人乡亲,在天元公主治下活得还不错的时候。 “那会儿,我们真感觉自己是个孤单的异类,做着不知所谓的事。 “好在营寨中的将校们斗志坚定,常常对我们晓以大义,我们才没有放弃,咬牙坚持了下来,这才终于等到殿下率军进入河北的那一天!” 李虎脸上有了由衷的笑意,好似陷入了最美的回忆。 他接着道:“殿下可能不知道,当我们得知殿下击破天元大军沿河防线,率领战无不胜的郓州军,成功踏足博州时,满营上下是何等沸腾。 “大伙儿抱在一起相互庆贺,比过年还要开心百倍,那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,当我回头看向一向稳如泰山、信心坚定的曹将军时,才发现无声看着我们庆贺的将军,不知何时已是泪流满面。” 说完这些,李虎情不自禁向看着白洋淀的赵宁俯身下拜,“对我们来说,殿下就是救世神灵,没有殿下就不会有活着的我们! “所以去年殿下来河北的时候,反抗军将士才会迫不及待的,想要殿下成为反抗军首领。我们心里始终坚信,殿下一定能带领我们走出黑夜,迎来黎明!” 赵宁收回眺望白洋淀的视线,看着李虎打趣道: “大伙儿都说你侠义豪迈,是性情中人,宁折不弯,怎么如今也学会歌功颂德、阿谀奉承这一套了?是不是想我升你的官?” 李虎脸涨得通红:“卑职,卑职说的都是实言,卑职并不想升官,请,请殿下明察!” 赵宁不再调侃李虎,示意他起身,跟黄远岱、周鞅等人继续绕着白洋淀行走。 周围的农田中,百姓正在春耕,无论老的少的皆是忙得浑身是汗。 这正是赵宁这回来河北的理由。 去年秋收的时候,赵宁已经来过一次河北,带着人走了不少地方,在他们的监督下,秋收完成的很顺利。 幸好去年年景不错,河北大丰收,朝廷收上来不少粮食,州县粮仓多少也有了点底,今年河北的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。 去年反抗军攻占州县时,扈红练等人一品楼修行者,严格执行了赵宁事先的命令,无论行军还是作战,都尽可能没有践踏农田毁坏庄稼。 当然,这也是反抗军没有跟朝廷大军正经交战过,无论攻打州城还是县城,都是有城内的一品楼、长河船行修行者和驻军将士接应,一举功成。 若是真的两军对垒,彼此拉锯,战事迁延日久,那无论是在野外阵战还是攻城守城,都必然会让战场、城池周围的农田毁于一旦。 像反抗军这种作战范围覆盖数州数十县,而没有成规模毁坏农田庄稼的事,古今罕见,几乎是闻所未闻。 秋收已毕,眼下最重要的当然是春种,河北必须要有几年丰收,才能让各家各户有一定余粮,能够抵抗风险与波折。 “去年秋收的时候,就有很多州县地主跟官府勾结,瞒报少报自己名下的田产亩数、粮食收成,想要少缴税,官府官吏自己购置的田产,更是如此。 “乾符年间,这种事已是司空见惯,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潜规则。 “权贵、官员、地主大户,平日里用尽各种手段兼并土地、聚敛财富,甚至不惜让天下流民遍地,而当他们掌握了天下大部分财富后,又不肯依律缴税,不是官官相护就是权钱交易,争相大肆瞒报自己名下田产财产! “且不说良田万亩的地主土豪,上缴的赋税还不如普通殷实百姓,就连官营的矿场窑厂盐井漕运等,这些国家最赚钱的营生里,主事官员竟然也能年年上报说自己亏损,且动辄就是亏损亿万白银! “凡此种种,让国家赋税年复一年减少。 “国战开始前,城池市井明明繁华到了极致,宝马雕车香满路,珍奇珠宝充塞于铺,国库却日渐空虚了。 “殿下,权贵地主,世家大户,贪官巨贾,平日里不仅压迫剥削百姓,将平民创造的民间财富据为己有,还在缴税的时候千方百计少缴税,爬在国家身上吸国家的血! “乾符年间好好一个太平盛世,就是因为他们而成了一戳就破的纸老虎,被天元大军一击即碎! “大晋要想获得真正而长久的强盛,这个问题不解决,一切都是镜花水月。 “殿下不可不察啊!” 说出这番“苦大仇恨”的话的,自然是周鞅。他一直是实干者,而且最是精通民政。 他在晋阳培养出来的官员,如今都是河北州县的政事骨干。 跟在赵宁身旁与他一起巡视河北州县的,不仅有周鞅、黄远岱、周俊臣等心腹,陈安之、蒋飞燕等世家骨干,狄柬之、张仁杰、王载、徐林等寒门脊梁,扈红练、方墨渊、陈奕这些反抗军将领,还有陆瑞、黄杨这种没有官身的书生士子。 队伍再后面,就是一大群新近提拔或者待重用的官吏。 他们大部分来自河东和反抗军,不少还是一品楼、青衣刀客、长河船行修行者转变过来的,一部分是燕平、河北的小官小吏,加在一起达到了百十人。 所以赵宁这回带着的队伍,规模颇为庞大。 很显然,带着这么多人出来到处巡查,不是单纯为了春耕。 赵宁没有回答周鞅,回头问身后的人:“周大人的话,你们都听见了,如何看待?无论什么话,但说无妨。” 狄柬之与张仁杰相视一眼,后者聪明的没有选择立即发言,前者道:“世道丧乱,人心丧乱,需要整顿吏治,大力推行王道教化,让官民遵行圣人之言。 “圣人治下,男耕女织,夜不闭户路不拾遗,谓之大同。” 他这话刚说完,人群中就响了一声嗤笑,声音很大,不加掩饰。 众人回头去看,发现很多反抗军转换过来的官员,都是一脸轻蔑鄙夷。 “诸位有何见教?”狄柬之疑惑不解——难道他的话还能有什么问题? 方墨渊轻哼一声道:“周大人说的,是权贵地主、贪官巨贾祸国殃民,就不应该存在于世,狄大人却说什么王道教化男耕女织。 “难道男耕女织了,这个世道就会太平?齐朝覆灭,难道是因为男不耕女不织?恕我直言,只要这世上还有特权阶层,就不会有什么屁的大同!” 狄柬之怒气上脸,正要开口说什么,却听陆瑞道:“无论这世道变成什么样,都会有官吏,既然官吏手中有权,那必然就是特权阶层,如何消除得了?” 方墨渊呵呵一笑:“这有何难?官吏之所以能害人,是因为他们能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对付百姓,而百姓却没有依仗能够对抗。 “狄大人别说什么律法,官员是执法的,律法就在他们手里。要想官吏不能害人,就得官吏不能直接用权力对付百姓,拿人去官府捉人下狱。 “这中间得有个过渡,得有人在这个过渡中保护百姓,审定官府行为是否正当。若是没有这个过渡,官员能够想拿人就拿人,那还不是什么都他们说了算?” 狄柬之大怒:“荒唐!从古至今,朝廷都是这么统治百姓的,官府向来如此行事,如果还有什么过渡的中间人,朝廷官府的命令不能直接施行,权威何在?” 陆瑞却有了兴趣,问方墨渊:“何谓过渡,何谓中间人?” 方墨渊胸有丘壑: “对官府想要施行的政令,这个过渡就是有那么一群有见识有智慧的仁人志士,来评议这个政令是否符合国家、万民需要,会不会损害国家、百姓利益; “官员想要捉拿谁,得有相应证据,经过严格评定不说,百姓还能提出质疑。 “这个中间人,就是依照律法保护百姓,让百姓在没被当众审问定罪之前,不必被捉到官府大狱中去,不被官吏拿捏,自身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