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文网 - 耽美小说 - 簪缨问鼎(全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75

分卷阅读175

    的准星,也就是“望山”之上,还有刻度,就跟现代槍械上的表尺一般。

轻车熟路的对准了靶子红心,他扣下弩机上的悬刀(也就是扳机),只听嗡的一声,弩箭射了出去。正中红心!同时手臂也传来一阵热辣辣的痛感,倒不是这东西反作用力多大,而是他的腕子实在扛不住。

“郎主神射!”一旁有人已经开始拍起了马屁。

梁峰苦笑摇头,靶心那么大,再打偏就丢人了。让人把靶子取了回来,梁峰仔细检查了一下,果真八十步只能钉在靶上,无法穿透木板。这种距离,就算上弦速度快,最多也只是两发就要接敌了,似乎有些划不来啊。

这时奕延也来到了院中,一眼就看到了梁峰手中的手弩:“这便是新弩?”

“匠坊刚研制出来的,你试试。”梁峰把手弩递了过去。

奕延也不推脱,接过弩机,拉弦搭箭,单手举起就射向靶子。同样是正中红心,他的表情却丝毫没有变化,显然没把那点反作用力放在眼里。梁峰看的简直有些嫉妒,自己腕上的红印都还没下去呢,在体力方面,估计这辈子都比不上面前这小子了。

“准头还行,就是上弦时拉力有些大,估计发射会慢不少。”奕延直接给出了评断。

梁峰颔首,转头向那个匠人问道:“一张弩,要费多少钱?”

“有刘师的改进,只要五千钱即可!”那匠人兴冲冲答道。

梁峰差点没反问一句多钱来着?五千钱!一张弓还不到八百钱,这都快翻十倍了!

“造这样的臂张弩,都是这个价钱?”梁峰忍住rou痛,继续问道。

“差不多。有些射五十步的轻弩可能便宜点,只要三千钱左右吧。一石弩基本都要八千钱上下。主要是弩机太过繁琐,又要用铜铁,便宜不得。”那匠人也是从府县武库出来的,很熟悉这方面的价格。

看来强军全都是钱打出来的啊。随随便便装配一队弩手,就要几十万钱,他还真没那么壕。

“伯远,你看这弩用处大吗?”梁峰扭头问奕延。

对方也早看出了这东西的问题所在,摇了摇头:“步战不行,现在人少,不如训练弓手。但是骑兵可以配备一些。”

弩最大的好处就是谁都能用,即便不会射箭,也能轻松上手。但是唯有人多,财力雄厚时,设置弩队才有意义。否则就那点弩,还真不如多练几个弓手算了。然而骑兵不同,骑射的难度太高,就算能够熟练掌握马术,也未必能够精准骑射。这弩正好个头不大,射程又比弓远,对付那些轻甲骑兵再合适不过。

“那就先配六十张给你们吧。”咬了咬牙,梁峰道。现在骑兵刚刚招满六十人,正好数量不多,还能应付一下。反正骑兵这玩意都贵到让他肝儿痛了,也不差这几十万钱。

“造这些手弩需要多久?”梁峰问道。

那匠人琢磨了一下:“有铁坊造弩机,再给小的配五个帮工,两个月就够了!”

梁峰:“……”

行了,他是知道这东西烧钱烧时间了。不过研发嘛,缺了这环还真不行。看来铁坊的标准化制作也要抓起来了,如果配件都能达到统一规格,装配起来也会简单许多。不过这事情倒是不用他太cao心,精密度管控的组装生产从秦代就有了,匠人们也相当熟悉,一旦抓起来,立刻就会有成效。

想了想,他道:“回头铁坊要单独圈起来,往山谷内搬一些。你和其他匠人都过去,再派一队兵置哨卡,严格保密。这些工艺绝不能外传,违者杀无赦!”

那匠人听得一缩脖子。不过他心底其实也清楚,因为弩和甲都是真正的禁用品,被查到还真只有死路一条。

“不过这次的弩做的不错。每人赐三千钱,并两匹绢布,算是奖赏。若是以后改进了连弩和肩弩,还有重赏!”该保密的保密,该赏的也要赏,这点梁峰分得清楚。

听到这话,刘俭和那匠人都兴奋了起来:“多谢郎主!”

有这么个烧钱的军工厂,看来要在造些民用设备找补了,或者试试改进一下车子减震或是纺织机?不过这年头可没技术保护,真把东西做出来,卖上高价,最大的可能就是立刻被人学了出去。木工可不像瓷器,结构摆在那里,保密可不容易。唉,还是要想想其他法子啊……

第104章积聚

“府中黄册已经全部厘定了?”梁峰翻看着面前厚厚的书册,开口问道。

在整编军制之后,段钦就一心扑在了民政工作上。最先要做的,自然是统计府中的人口和田亩,编纂成册。若是在州郡,这会被称之为“编户齐民”,不过显然梁府中的百姓不是那种能上户籍的平民百姓,而是实打实的隐户,所以梁峰也就改了户籍的叫法,简称为黄册。

“正是。”似乎又黑瘦了一点,但是段钦精神越发健旺,“去岁,府中一共收容流民三百一十户,合九百七十三口,加之梁府原有的邑户,已超四百户。”

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数字,要知道如今各州郡人口凋零,大县也不过只有千户,小些的县怕是还不满五百户。而梁府的人口,已经可以自成一县了。亏得流民是陆陆续续收容的,其中不少赶上了去年夏种,垦荒取得了丰收。加之瓷器、纸张和书籍的销售和数次大战的战利所得,才能养得起这么多丁口。

不过今年的情势跟去年可不同了,这些流民可没有半点闲置,都用来开荒。两个投效的村落已经全面恢复了周边农田,这些可都算梁府的私产了。光是田地产出,就足以养活所有庄户和流民。

“不过部曲的占比,仍旧偏高。如今正兵已有二百人,辅兵也足有五百,梁府大半青壮都包括在内。如此一来,府中收上的夏粮,也会少上一截。”段钦又道。

这是军功授田不可避免的影响,光是这些正兵的军亩,就要耗去一百户的收税。府中实际的田赋所得,恐怕还不足四分之三。而这些田赋,还要养兵,养匠坊,继续扩大生产,怎么看都不够开销。

这就是先军政治了,一切以军事目的为先。说实在的,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治下百姓不至于像曹魏屯田时那么痛苦,就已经是他经营有方了。梁峰一哂:“我和荣儿又花用不了多少,还是养民养兵为主吧。”

这也是段钦最钦佩自家主公的一点。身为一个标准士族,他节俭的已经超出了普通人能想象的范畴。饭只吃饱,衣只够穿,不用任何奢侈品,连府中出产的藏经纸和笺纸都很少碰,只用比较粗糙的麻纸书写记录,日常花销恐怕还不如寒门。

不过对于治下子民,就是另一个样子了。别说是府中部曲,就连收容的流民,都比高都城那些流民过的要好。如此才会使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