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75
余明仪不声不响就教出了个两个禀生,一共五个秀才,他的能力可是令大家非常看好的。果然,没过几天,整个北县及至江淮府都传开了,周知府的正君余公子一科教出了五个秀才,成了轰动文坛的乃到朝野的一大盛事。而这位余公子可是余家的后人,余家当初火红的学堂立马被提起来了。这样一来,周知府根本就不用多花心思,王教授就打了报告上去,王教授本就是受命于京都最高学府国子监所管,官职不高,在有关教学方面权利可不小。他可以不通过他所在的地方长官,而直接给国子监报告有关教化民众的事情。周知府趁机表达了阿晚姓余,他让自己的嫡子从余姓,可是为了光耀余家,为整个北县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呢。从此,哪个人会认为阿晚姓余是打他的脸,只会说他大义。余明仪知道这个消息也只是笑了笑。他还不清楚周老爷的心理啊,这人最善谋划,不过是为自己谋利的同时再找回场子罢了。不过既然阿晚已经上了余家的族谱,他的目的也达到了,就懒得与周老爷计较了。不仅如此,他还投桃送礼,晚上主动侍候了周老爷。不管怎么说,他们是夫妻关系,而且阿晚和他也需要周老爷的扶持。只不过,这么一出大戏,周知府可是出了名,上头的嘉奖都下来了,觉得他们夫妻两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,周知府当然官进一级由四品升为从三品。但是对余明仪的封赏让朝中各大官员吵昏了头。因为周知府可是有两名正妻的,如果余明仪作为他的家属,被嘉奖,理当也封赏方氏。当然说这些话的人,是方氏娘家及有关之人,包括太子都发话了。但另一批人,却觉得余明仪教化有功,理应嘉奖,应当给他一个特有的奖厉,而不是被当成周知府的家属。同时也有一些人又把余老进士拿出来说话。更有提起了当年才十五六岁的余明仪的风姿。两方人吵个不停。有人主张方氏和余明仪都封个四品诰命夫人。但是支持余明仪的人可不认同,还联和了部分读书科考的相公,一起上书,明明人家余明仪是自己的功能,可这个嘉奖搞的完全是沾了他夫君的光。这些人还把此问题,上升到了为相公争取地位上。毕竟作为本朝第三大性别的人群,数量可不少。最后有人说余明仪不是教书育人有功吗,干脆封个八品教谕,让他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。但马上有人又认为不妥当了,毕竟方氏因周知府而得了四品诰命夫人,反而余明仪只得八品,虽然二者不能相比,但一听这八品比四品低太多了。总之,在有心的cao纵下,这件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两个可以撑控的了。皇帝被吵得头疼,大笔一挥,余明仪又得了个低等的世袭爵位男爵,让他光大余家,继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,还奖励了黄金五十两,银五百两,并笔墨纸砚等不少物品。男爵这个爵位,可是开国以来的第一个呢。虽然没有实权和封地,只有俸禄,一年银四百两,米粮十石。就这个俸禄都是官员们撕扯了好久才得出来的,因为无例可循。不管怎样,这个结果令大家基本满意,再不满意,皇帝就要发怒了。然后余明仪的大名,由红遍江淮府,到传遍了整个大庆朝。几乎所有读书人都知道了他的大名。一时间,余明仪成了读书人崇拜的神一样的人物,也成了相公们毕生追求的目标。事情搞得这么大,别说周知府一伙人了,就连当初那些点火扇风的人也有些目瞪口呆了。期间趁火得利的人也不少,当然倒霉的人也有。随着皇帝嘉奖而来的还有圣谕,令余明仪兴办学堂,光大教育事业,为此还给他带来了两名有俸禄的训导。同时还令阿昊等五人奋发努力,早日高中,为国分忧。意思是说,令这五人快点去读书,继续科考之路,早日中得进士,加官进爵。皇帝这个办学堂的旨意,令大家很有些好奇。别说京都人天天在谈论余明仪,就连皇上也暗底里好奇余明仪究竟有多少能耐。所以他给余明仪出了道难题。皇帝是要余明仪办个半官半民的一县学。要知道,官学一般来说每县都有,甚至有的富裕镇都有官学。可北县居然没有县学,因为北县穷且小,读书人也少,就象这次去参考的北县学子,虽有五人取中,但参加考试的人居然不过区区五十来人,比其他县少了三分之一或一半呢。偏偏以前还有山南镇余老进士办的家学,这种家学质量相当高,所以把原来有的那个小县学给挤得无法生存,后就慢慢关闭了。可这一关闭想再开起来就难了。就搞成了如今的这种局面。举国上下只有北县没有县学。现如今想在北县开办县学,没有余明仪坐镇,估计也不太可能搞得好。所以皇帝干脆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。就是让余明仪出头的,基本上是私人出资的县学了。因为皇帝只给他两个有俸禄的工作人员。当然他自己也有俸禄。可真要办起一个县学,那可是要花不少银子的啊。男爵的封赏一下来,道贺的人差点挤破了周家别院的门槛,特别是各地带着读书郎来想投于余明仪门下的人,简直是络绎不绝。余明仪却在屋里发脾气:“你们看,你们看,我就知道他没安心。哼,这下他可出名啦,得到多少好处。升官发财指日可待。却把这么大的烂摊子压在我头上。没人没银子没地方,可怎么办县学?”“不管怎么说,男爵也得了实惠。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阿晚没人支持了。并且您也可以走出这个大门,外面天高凭鸟飞,先生的大才也可以得以施展。”阿昊劝道。现在他可苦了。原本是只想考个秀才就算数的,这回可被架起来了,不得不为乡试去拼读了。好多人都看着他呢。三年后大比,乡试如果他不中,就是落余明仪的面子。就是打周知府的脸,一个不好,就会让余明仪要开办的县学都受牵连呢。“唉,现在把名声搞得这么大。不尽心都不行了。我还准备安安心心的在家里猫三年,先把阿晚带大点再说呢。”余明仪叹了口气说。他可以想象,自己的日子马上会有多忙,很显然是不可能在家带孩子了。这要办学校,还得选地方,这可是县学,很显然不能开办在山南镇,这样他们就得搬家了。北县那个县城,巴掌大的地方,哪有什么好地方呀,由不得余明仪不头疼啊。没过几天,余明仪就不得不去了北县一趟。好在北县的县太爷相当支持此事,这县学办起来对他可是好处大大的,他当然要支持啦。别说他支持,就连北县的稍有头脸的人,都鼎力支持,大家有银子的出银子,没银子的就出人力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