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文网 - 耽美小说 - 大宋第一衙内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37

分卷阅读437

    书,继续练他的瘦金体,问赵楷,“练兵之法编汇完了吗?”

“儿臣已经将练兵之法总结了。”昨天赵楷自己在府邸内消化练兵方法做总结,从内法练心,到外法强身,分门归类的做陈述。

赵佶没想到儿子做事如此勤快,心中越加喜欢。

嗯,比太子强多了。

见练兵之法翻阅了一遍,首先看到了一个名字李纲。

赵佶对李纲的印象还挺深刻的,有事没事都上奏折抨击朝廷丑恶,所以才把他安排到太常寺去,没想到被高铭给翻出来了,还叫他编写读本。

不过,看过李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,赵佶内心大有触动。

不管他如何爱起刺,还是心系国家的。

还有陈东和陈朝老,高铭给他们找的新营生不错,叫他们有地方发泄心里的想法,没精力了,也就不会在外面闹事了。

顶算是被高铭给收编了。

赵佶对新式练兵发,最满意的一点是,看起来不怎么费钱,投入不需要太多,不像之前提出来方法,一上来就做盔甲打造兵器,实在吃不消。

赵佶大手一挥,“那就叫花荣回到他的神武军,看看训练上等禁军是何效果。如果还有效果,就让高俅在上四军全部推广。”

汇报完毕,高铭走出大殿。

长出一口气,险些被人架在火上烤,这算不算躲过一劫?

——

与其做了次相被蔡京压制,不如在他皇城司的小天地内“作威作福”。

有皇城司在手,帮助赵楷上位容易些,比如可以暗中调查对手太子赵桓。

调查结果比高铭想象中的要失望。

赵桓奉行一条“做多错多,我什么都不做就不错”的原则。

他连话都不多说,更别提任何留下把柄的诗词文章了。

他身边的班底,因为他不得宠,这么多年下来,不忠心的都跑光了,留下来的都是死忠派。

之前王仔昔搞事,必然是东宫官员指使的,但王仔昔死在了狱中,死无对证。

王仔昔那次算是赵桓的战略攻击阶段,如今他弟弟赵楷收复幽州归来,他就转为了战略收缩。

目前什么都不做,就跟老爹比命长。

废掉太子总得有理由,赵桓不给他爹和他弟任何机会。

高铭皱眉,心道,至少在这个时空,他可不想宋钦宗这个名号再出现!

就不信找不到太子的纰漏。

——

赵佶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收回太行山以东城池的赵佶,心里着实美了几天后,兴奋劲儿逐渐过了后,在大臣的提醒下,突然意识到一件惊天大事。

那就是大宋的北方藩篱幽州等城池虽然收回来了,但也仅仅是收回了一个地方而已,藩篱并不牢固。

相当于要回了大门,但是大门和院墙并不结实,得换大门和院墙。

幽州以前在辽国境内,他们闲得慌才会花钱修筑各个关隘,在自家院内起高墙,完全没必要。

所以幽州城和几个收复回来的城池,急需修缮关隘,加固城墙,才能起到守护大宋的作用。

赵佶心颤地叫工部计算了下费用,他看着眼前的奏折,深吸了一口气才去敢看具体数字。

瞅了一眼,差点没晕过去,天啊,竟然要这么大一笔钱?!

赵佶他爹变法积攒了点家当,他哥也没怎么花,他接手的时候,国库确实有点钱。

但这么多年下来也败了不少。

再者冷不丁突然要再兴大的建造工程,一时吃不消。

但是城墙必须得修,比如榆林关,居庸关等关键节点,不修缮的话,起不到防御的作用。

赵佶发现要回城池只是第一步,后续维护才是花钱的大头。

家大业大,哪哪都要钱。

但不管怎样,这笔钱必须得有,靠赵佶一个人自然是解决不了的,赶紧把他的卧龙凤雏们都叫来议政。

可这些大臣平常都是朝皇帝要钱,哪轮到皇帝朝他们要钱。

答案就是各个部都没余钱啊,至于钱去哪里了。

那不是明摆着么,军饷、平乱、治理河道、哪个不是钱?比如对方腊用兵,都是钱堆出来的。

这都是开支的大头,剩下零七八碎还没算呢。

况且,您老人家也没少花,那么大一片艮岳怎么垒起来的?

但是现在赵佶不想考虑钱去哪里了,只想问钱从哪里来。

“众位爱卿,你们可有建言献策?”赵佶微笑着看下面一众官员。

众官员都低着头,不敢和皇帝对视,毕竟一旦对视就说明想回答的问题。

赵佶见所有人都不积极,表情不是很快乐,将目光落到了高铭身上,挤出一个微笑,“高爱卿呢,可有办法?”

赵佶期待地看他,高铭一向都有主意,他对他给予厚望。

可这次偏偏叫赵佶失望了,他一揖,“臣还没有想到行之有效的办法。”

众人也都心想,就是嘛,谁也不是神仙,不能点石成金,就是高铭也不能变出钱来。

高铭也是这么想的,我就是再能耐,也不会炼金术啊。

大宋收入多,花得也多。

这时有人提出,“禁军人数庞大,臃肿不堪,每年花费数额之巨,令人咋舌,既有练兵新法,不如裁撤禁军。”

高俅立即反击,“裁撤禁军,如果能好好安置,就怕匪盗四起。”

“难道禁军都是一些潜在的强盗吗?”

高俅不服,针锋相对加以反驳,“好生安置当然不会,如果贸然裁撤,无法安身立命,难免铤而走险。”

赵佶直头疼,道:“好了,裁撤禁军,从长计议。”

高铭默不作声,心里则道,其实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摊丁入亩,官绅一体纳粮。

读书人通过科举,有了官身,按照规定免除徭役、赋税,摇身一变成为特权阶级。
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皇帝作为最大的地主为了运转国家,总得给手下人马好处,官绅拥有超然的地位不用纳粮就是福利。

随着时间的发展,官员的家人亲戚乃至仆人都挂靠上来,全都免除了赋税。

社会富裕阶层反而不纳税,缺钱就找没钱的普通百姓薅羊毛。

于是,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,百姓没钱起义了,为了镇压这波起义的,朝另一波百姓受赋税,结果原本没起义的在重赋的压迫下,活不下去也起义了,越镇压越多。

然后负富得流油的官绅们站出来指着国家赋税太重,官逼民反。

有时候皇帝也心里苦,哔哔那么多,你们真解决国家赤字,自己交税不就好了吗?!

但是官绅们表示,我们拒绝,谁叫我们纳税,我们跟谁没完!

终于,后来的雍正朝这帮人举起了官绅一体纳粮的屠刀,钱是收到了不假,但名声也交代了。